赤城縣與北京山同脈、水同源、氣相通、地相連。昔日,這里受區位、交通、資源等因素制約,發展受限,貧困面廣。如今,赤城縣大力發展經濟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,并始終把經濟社會發展與涵養生態保護相結合,做好生態保護、綠色發展這篇文章。
記者在赤城縣走訪近兩個月發現,赤城縣目前依然深受自然條件差、產業水平低、社會服務保障弱等問題的困擾。在此狀況下,赤城縣該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?
縣域經濟發展必須要因地制宜,找準路子、明確方向,這是做好相關工作的基礎和前提。對于赤城縣來說,必須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,精準定位,找準突破口。
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赤城最大優勢和最寶貴財富。赤城需正確妥善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,深入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充分挖掘鄉村生態價值,以生態興推動產業興,圍繞綠色生態產業鏈搭建更多經濟協作平臺,帶動縣域經濟不斷轉型升級。可喜的是,當地始終把經濟社會發展與涵養生態保護相結合,做好生態保護、綠色發展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赤城縣的發展定位更要找準。正如赤城縣委書記郭新耀所說,赤城縣是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,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,特別是綠色發展這一主題,扎實推進做好產業轉型、功能承接和生態提升三篇大文章,努力把縣域建設成首都生態屏障示范帶、環境協同發展示范縣、國家旅居康養度假示范區,爭創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,爭創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創新實踐基地。
推動“十四五”時期高質量發展,赤城縣正找準路子和定位,確保把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相結合的發展模式開好局、起好步。我們期待,赤城的明天會更好。(來源:經濟日報 作者:溫濟聰)
(責任編輯:景遠)